第二十六章灯会

+A -A

  ?

  守义两口子进了院子本想回自己屋里去,走过上房窗户底下,隔着玻璃就见母亲正在炕上,两人对视了一眼,守义说:“进去打个招呼再回咱那厢。[燃^文^书库].[774][buy].”芸香有些不情愿,说:“紧走慢走还是回地妈后头了,进去肯定又是一顿数话(数落)。”

  守义接过她手里的东西,安慰道:“没事,数话就让数话上两句,给个耳朵听着就行了。”说着就撩帘子进了门,芸香跟在后面也忐忑地进去了。

  一进门,守义就从手里的一堆东西里挑出一个包,拿出一个精致的小瓶,双手递到母亲手里,说道:“专门给您买的头油,桂花的!”张氏接过来,看了看,神色稍缓,说:“家就是开铺子的,啥没有?专门到外头买,钱多的。”

  “嘿嘿,咱家没有这种,您试试,用得好,让大大也进点儿。”守义也不生气,挠了挠头,笑着说,“那我们就先回那厢了,您先歇着。”说着就要走。

  “忙啥?话还没且说呢,坐上,先坐上。”张氏一抬眼,把二人吆喝住了,又问,“这一上午都去哪逛哒了?这虎虎(这会儿)才回来?中午饭吃呢不了?”一气盘问的,守义芸香都不敢言语了,低了头不吭声。

  “拿张作势的,这是做啥?就算是两口子,那哪有嘻哈啦笑(嬉皮笑脸)的就回了?不怕让人笑话?我真是”张氏正开了闸,滔滔不绝地训斥二人,突然想起和尚让少说话的告诫来,猛地刹住,还呛了自己一下,咳嗽了两声才缓过来。心想就这样放了两人回去也太不像话,还得说点什么,又寻思了一回,接着平缓了语气说,“妈说你们,也是为你们好。虽不是那大门大户,也是老人家(指生活居住久远的老居民)了,说出去也是众人都知道的。行有动作(举止行为)多拿点心,甭没了样儿!”说着又叹了口气,“去哇,回去缓缓哇。我这真是操不完的心!”

  小两口一面听着一面不住点头称是,听得让回去,两人难以置信地对视了一眼,赶紧起身,拿了东西忙不迭告辞出来,直到坐在自家炕上,芸香才长出一口气,看了守义说:“今儿可难得,我以为得数话到下午呢,才说了两句就让回了,妈这是转了性了?”

  守义皱了皱眉,说:“咋说也是长辈,能这样说?少数话两句还不好?说你就听着,婆婆说还不是正说?”

  芸香听了撇了嘴,不说话了。过了好一阵,才又问他:“你不是说这次要带了我走呢?多会儿走?”“嗯,过了十五,送完祖祖爷就走。”守义已拉过个圆枕子躺下,眼睛也闭上了。

  “哦,那就是十七、八走?”芸香心里算了算,又问。

  “十七,没有八。坐火车。甭说话了,人迷糊会儿。乏的。”说着朝里翻了个身,不理人了。

  芸香只好挣扎着下地又去做饭,一上午逛得脚也疼,腿也酸,胳膊、膀子、后背每一处舒服的,好在正月讲究不做新饭,就把腊月里蒸好的枣馍馍拿了两个,炸好的丸子取了三四颗,放上一片烧猪肉,扣在碗里上笼屉馏(蒸,热)了,又切了一碟子咸菜。准备齐了,都端上炕桌,她才叫守义吃饭。

  守义坐起来,睁了睁眼,见饭已摆上,就拿起筷子吃起来,三两口下来,馍馍也就剩半个了,丸子烧肉都没了,咸菜还有三四根,他这才发现芸香就在那坐着,根本没动筷子,问道:“你吃了?”

  “没,转得乏了,不想吃。”芸香赌了气,就只坐在那儿陪着。

  “那也不能不吃饭哇?还剩半个馍馍,你吃了哇。”守义说着把馍馍递过去,芸香不接。

  “不吃,不想吃。”

  “这女子!让吃就吃!吃!”守义瞪了眼,硬把馍馍塞进芸香手里。芸香不情不愿地拿了馍馍干嚼着,他见了把咸菜端了跟前,说,“就了咸菜吃,看噎的。”见他这样,芸香又笑了,说:“这干哑克凉(干巴巴)的,给我倒口水。”

  守义也笑了,下地倒了杯水递上去,说:“这是想使唤使唤我?明说么!”芸香听了“咯咯咯”地笑起来,馍馍也顾不得吃了。

  “行了行了,看噎住的!”两人笑闹着吃过了饭,笑闹着收拾了碗筷,笑闹着展示了一圈买回来的东西,守义觉得有了这个小媳妇,自己也变得年轻了许多,仿佛回到二十出头的岁月。

  正月十五,在平城是个很重要的节日,全城要喜庆三天,临街商铺都争相张灯结彩,谁家的灯扎的漂亮好看。白天四条大街都有“红火”,踩高跷、抬搁、挠搁、跑旱船、扭秧歌、威风锣鼓轮番上阵,都到四牌楼汇聚,一较高下,各“红火”队都使出自己浑身解数,谁家扭得欢,谁家像出的匀(出像,出丑。出的匀,出丑出的好,滑稽可笑。)。传说,有一次玉皇大帝下令火烧祁州。一神仙闻知即下界通报州人,并出一主意:让百姓当晚发旺火,点花灯,放爆竹,耍秧歌,敲锣打鼓,声震霄汉。太白金星听到噼噼啪啪的声响,忙打开南天门一看,只见祁州地面火光冲天,人影晃动。急报玉帝:“祁州今已火焚,臣亲眼见火光中‘鬼抽筋’”。(民间戏称耍秧歌是鬼抽筋),玉帝信以为真,点头作罢。这天正是农历正月十五。平城从正月十二这日开始,到十五达到**,白天红火一天,晚上“赛灯会”热闹一黑夜。

  十二这天,芸香早早就出门,领了妹妹慧香一起去看“红火”,临出门母亲肖婶还在嘱咐:“你这成过家的人了,(iyou,照顾)好你妹妹!把那鞋绾好,看挤丢了的!”姊妹俩顾不上理,忙得出大街上先抢占个好位置。刚到了大街,就见已聚集了许多人了,刚听见东面传来几声锣鼓“锵锵圪柒锵柒”就没音了,人们拔了脖子往东望去,就见几个日本人和一伙警察端了刺刀拿了棒凶神恶煞地走将来,周围几个老百姓低声骂道:“这大过年的,红火也不让红火了?”见得警察过来,忙忙四散逃开了。芸香见此情景,也忙扯了慧香快步回家去,俩人低了头也不敢多言语,飞快地跑回去。

  把慧香送回家,芸香也忙要回家去,肖掌柜听了这情况也是不放心,出去给铺子上了门板,亲自送了芸香回去,这才折返回来。

  芸香进了门,也顾不上向公婆问候,忙跑回屋,见守义还躺在炕上,一把把他拍起来,说:“日本人不让红火了。你不赶紧走?看又搜查的!”

  “没事,现在走正好让逮住了。”守义不慌不忙地说。

  “咋说?上回不是忙忙就走了?”芸香不信。

  “上回那是打起来了。这还没打起来,日本人是怕游击队趁乱假装‘红火’的进了城,这又是高跷,又是挠搁,又是旱船、花篮的,都能藏枪,这才不让红火的。现在就跑,正好当混进来的游击队捉住了。真游击队现在也不走,甭说我了。”守义耐心地解释。

  “你是不是早就知道了?闪豁(哄)得我白跑了一趟。”芸香不依地瞅了他一眼。

  “这可没,你前脚出去,我后脚就出去了。打听着以后还在街上寻了你一回,没寻见,就先回来了。”守义摆摆手。

  “个没良心的,寻不见再寻寻,也不怕让日本人捉走!”说着就狠狠扭了守义一把。他皱了下眉,哼也没哼,说:“行了,你这么机敏个人能让捉住?思谋你也先回你妈家了,我就先回来了。”

  芸香听了也撒了手,给自己倒了一杯水,喝了一口,说:“这红火也没了,灯会估计也看不成了,十五过得真没意思。”

  “甭出去了,好好在家歇两天,完了咱们得走了。”守义出言安慰,见媳妇还恼着,只好又说,“想看啥灯?那我给你做上一个。”

  芸香听了来了兴趣,歪着头问:“你还会做灯了?”

  “不会做还不会问?总让你心宽了就行。说哇,做啥?”

  “做个会动的,能转的那种,叫啥?”芸香故意想了招,出难题。

  “走马灯。”

  “就是这!我要做个八仙过海!”又拔高一个难度。

  “行,八仙过海就八仙过海!那你给铰了八仙的人人儿,我给做灯。”守义也出个难题。

  “红纸铰行不?”

  “行!咱一个儿看还,你说行就行。”

  俩人说着就行动起来,守义劈竹篾,寻铁丝、纸板;芸香四处找八仙的图样,最后还是从柜上洋火盒上发现了,描了下来,细细地一个个剪出来。

  到了十五这天晚上,一家人吃过元宵,就要出来点灯放炮。童掌柜笑着说:“俩人武捩(折腾)了好几天了,赶紧拿出来点上哇,我跟你妈也开开眼。”小两口不好意思地称是,忙回去去取。不一会儿就见提了一个八棱的大灯出来,灯面是拿黄纸蒙了的,上头盖子和底下的底座还上了一道漆,跟买的几乎别无二致。童掌柜一边啧啧称赞,一边怀疑地问:“真能转?”

  “能!”“试过了,肯定能。”说着守义就拿根长竹签子点了火伸进去,把里面固定好的蜡烛点着了,这灯立刻亮起来,里面的“八仙”你追我赶,好不热闹!

  “不赖,不赖!老大到底是学过手艺的!我还怕那些个东西白撩(浪费)了,啧啧啧,真好!去,快挂得大门口,让众人看看!”童掌柜哈哈大笑,也不等守义,自己先迈大步搬了凳子出了门,站在门头底下寻挂灯笼的地方。守义追上去,上了凳子,端端正正地挂好,不一会儿就引了街坊一众人来看。

  ...

我要报错】【 推荐本书
推荐阅读:
平城烟华 第二十六章灯会